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永丰煤矿 门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站长 西瓜视频赞助本网站广告位申请永丰矿蔬菜
爱你四万天的抖音空间广告位申请广告位招租赞助本网站
查看: 2069|回复: 3

[转贴] 鸡东县革命老区历史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5 14: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鸡东革命老区》9:鸡东革命老区地理资料
admin777 |加入时间: 2013-12-12 9:00:21

鸡东革命老区地理资料
永安县

1947年5月,根据斗争的需要,曾在现鸡东县境内的永安镇建立过永安县。县政府设在现永安镇永安小学处。1947年9月撤销。
永安县的行政制分为县、村、屯制。(村相当于现在的乡、镇,屯相当于现在的村)
永安县的管辖区域;半截河、下亮子、平阳镇、永安四个村。
永安县的组织机构是;县委书记谭云鹤、县长沈宪夫,县武装大队大队长刘XX,县政府秘书、组织部部长马飞。
永安县撤销后,永安乡划归密山县所辖,为第十二区。

平阳镇八角楼
1924年,平阳镇商人倪兰廷、惠海廷、陶喜延三人发起修建八角楼剧院,经过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建成。八角楼直径23米,每边长9.5米,占地总面积593平方米。此外,还有一个长10米,宽3米的耳房与楼相连,并有两个门通入楼内,是演员化妆及看护剧院的地方。
八角楼是双层双檐,楼高15米,楼基是用青方石砌成,1米以上青砖镶带,中间白灰抹平。二楼周围八面各有花窗一个,中间红柱相隔。楼底层正中有高2米、宽1.8米的正门,东北、东南各有边门,也就是安全门,门上有凸起的木框,框上雕刻着绚丽的花纹。檐下是古典的锯齿形图案,均涂以彩色油漆。屋顶铺盖黑色瓦楞铁皮。两层的八角都微微向上翘起,顶部正中又有一个小八角形圆柱,柱上有高2米的顶针一根。
八角楼内部各楼有楼梯相通,楼前有高1米的雕花彩绘木栏杆,靠栏杆的一面是包厢坐席。后侧是一米宽的走廊,楼上共有包厢座席十个,分甲、乙两类。底层前三分之一处有木制的大舞台一座,呈半圆形,四周刻有精致图案,屋顶有斜梁八根,底下顶在八角的柱子上,顶端和一短立柱以榫相接,向下呈放射状,各梁之间有横木相连,成蛛网状,逐级向下扩展,中间设有柱子,是木拱形建筑,具有北方的独特风格。
八角楼在技术上的高超之处在于楼内能够容纳一千多名观众,但不论在楼上或楼下任何一个地方,都可清楚地观赏演员表演,声音清晰如在耳边。
八角楼建成后,每年都有十几个外地剧团来这里演出。抗日救国军团长苏怀田等人也曾在八角楼里以看戏做掩护,进行抗日活动。


张老坦菜营
提起张老坦菜营,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它。抗日战争时期,密山县委曾设在这里,成为当时的革命指导中心。所以在密山(包括鸡东)一带是很有名的。
张老坦菜营位于原新华乡北部哈达水库西北,距炮手沟大约十七、八里的地方。张老坦的房子就建在一个簸箕形的小山窝里。房子的墙壁全是用木头刻成的。东面有个偏厦子,开北门,两扇窗户,一铺西顺山炕,能住七、八个人。炕上经常放着一些新采来的木耳。屋子中央放着一个当“桌子”用的粗木墩,上面放着一些碗筷。
房前是一条潺潺流水的小河,直接注入哈达河。河旁有泉眼,泉水清澈透明,冬天不冻,供人常年食用。房子的四周长满了一搂多粗的柞、桦树,两间小草房就在其中,如不走到近前,很难看到房子。
房子的四周没有挟杖子,是个敞院。东边开了一亩多地,种的豆角、大葱之类蔬菜。西边种了一亩半地包米、大豆。窗台下用泥垒了个鸡窝,养了30多只鸡。
1932年,独身的张老坦,在这里安下了家。他以采集木耳为生,久而久之,人们都习惯地把这里叫做张老坦菜营。
张老坦是唐山人,中等个头,猪肚子脸,30多岁。人们都知道他的外号,至于他的“大号”,却无人问津,也无人知道。
张老坦菜营的西北面是丁家菜营,过西岗就是县委书记朴凤南的家。两家相邻,无不互相往来。天常日久,由于“朴”的工作,张老坦接受了革命思想,积极为革命做了很多事情。所以当时的县委书记朴凤南选中了这个地方,把密山县委设在这里。指挥密山游击队转战南北,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敌人胆颤心惊,人民拍手称快。从此,张老坦菜营便成了密山、鸡东一带的革命指导中心。
斗转星移,半个世纪过去了。张老坦菜营的旧址已是林木丛生,难以辨认了。但是,曾为革命做过贡献的张老坦菜营,却深深地留在鸡东人民的记忆之中!


鸡东境内的三处飞机场
出于侵略的需要,日本先后在鸡东县境内修筑三处飞机场,构成了一个战略三角进攻型,方向直指苏联。
18高田卒机场建在原新华乡兴国村东山岗上,始建于1942年3月,1943年完工。地形选择在一个开阔的平岗上,南面临穆棱河,北面一抹低平的山丘,形成了一个漫长的天然屏障,东西是洼地,便于排水,没有水害之忧。机场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80米,总占地面积为36万平方米。地势南高北低,坡度最大处不超过十五度。机场中央广阔、宽敞的地带是飞机起、落的跑道。停机掩体设在两侧,没有完工。所以,现在能够看到的只是个平平塌塌的土丘和一些残存的碎瓦砾,这18个土丘就是当年要建的飞机窝。
新峰机场建在原银峰乡新峰村前屯,开工时间是1941年3月,完工于1943年末,历时三年。东西总长1800米,南北主跑道80米宽,西侧设半圆形的滑翔边道,大约宽40米,整个飞机场成椭圆形。机场总的宽度为180米,总面积为188.8万平方米。飞机掩体建在四周,共个,是在平地建起的窑洞型,前面是开阔地门,即洞口宽20米,长40米,全用钢筋混凝土建成。
35九O高地飞机场建在平阳镇后岗,始建于1933年春天,完工时间是1934年末,总占地面积为106米22.3万平方米。机场修建分主、副跑道两处,主飞机跑道总长1500米,宽,面积为15.9万平方米。副飞机跑道总长3200米,宽20米,面积为6.4万平方米。机场分东西两大部分,东西长1520米,南北宽200米,主要部分为主跑道占用。西面成鸭梨形,东西长1500米,西与西北成椭圆形。飞机掩体是挖的坑道,共有四处。每个掩体长米,宽4米,深2米。在距飞机掩体坑道50米处,修建一栋红砖房,是供机场守卫人员居住的。


半截河、小鹿台侵华日军地下要塞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占据东北以后,日本关东军从1934年开始,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中苏边境的黑龙江地区兴建大型“国境工事”,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位于鸡东县境内的半截河要塞在诸要塞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小鹿台日军工事也当属其中。
半截河要塞位于鸡东县向阳镇南6公里的向阳山中,与虎头要塞呼应,共同构筑起关东军东部正面核心阵地,兼具攻防功能。
半截河要塞建永久性阵地3处,13个重要部位都是混凝土结构。要塞驻扎关东军第三国境守备处。守备队配有5个步兵中队,1个工兵中队,兵力1500人。
半截河要塞战壕、交通壕纵横交错,非常密集,相互连通。根据史料记载,在该地区还有军用仓库、医院、兵舍、营房等设施。
小鹿台要塞属于平阳(镇)“国境阵地”的一部分,位于现在的鸡东县西南岔林场经营管理区内。从1934年至1937年末,日军首先在半截河地区动工,构筑A类工事即永久性工事3组,B类工事13组。1940年到1944年间,又在小鹿台、四排、二人班等处兴建要塞,总称为平阳正面“国境阵地”。
小鹿台要塞现有许多日本关东军留下来的要塞残迹,防坦克壕、战壕、业已毁坏的钢筋混凝土碉堡群、哨卡房等历历在目。
日军侵华军事要塞群遗址,既是日本侵略者侵华的罪证,也是中华民族被屈辱历史的见证。它是一部侵华战争史,一部劳工血泪史,一部人类文明的被践踏史。


张三沟
1945年8月,东北抗日联军和苏联红军赶走日寇的炮火刚刚停息,国民党反动派同鸡东地区人民争夺抗日胜利果实的激战就开始了。
东安地区在伪满时曾被设置在三江省,下辖密山、虎林、饶河、宝清、鸡西、林口六个县,省会设在东安市(现密山)。东北光复后,平阳镇的钱庄、商号和地主组织了所谓的“自卫队”,目的是保卫他们自已的财产安全。但由于谢文东手下的“张黑子”队伍经常来此活动,而自卫队又倾向了谢文东,为防其投敌,鸡宁独立二团二连智歼了“自卫队”,就地遣散了“自卫队”队员,有民愤的押送到独立团处理。这时,平阳镇建立了公安分局,又经过了一段时间平定叛乱,东进委员会徐广泉当上了平阳镇公安分局局长,社会很快恢复了正常秩序。
平阳镇附近有个自然屯叫张三沟,那里在光复时就自发地拉起了队伍。后来,被平阳镇公安分局收编为公安队,并在那里设立了公安派出所。不久,国民党五十二军的一部分队伍来到这里。这些“遭殃军”到这里后,杀猪、宰羊、翻箱倒柜,勒索百姓,打骂群众,强奸妇女,无恶不作,引起了张三沟人民和公安队的极大愤恨。他们几次到公安分局找徐广泉同志联系,要求帮助收拾这帮匪队。但考虑敌众我寡,徐广泉答应他们,待向独立团联系两个连的外援兵力后再动手。
他们回村后,暗中串通了附近24个村的老百姓,集合了80多人,当夜战斗就打响了。他们在张三沟外布下了交叉火力网,敌人出来一个打一个,从天黑一直打到天亮。徐广泉怕公安队吃亏,便带兵去增援。他的援兵到时,战斗就已结束了。在这场战斗中,张三沟的公安队仅牺牲了一人,而五十二军被打死70多人,130多人被俘。这一仗,大大增长了公安队的威风,长了人民群众的志气,从此,国民党五十二军逃出了张三沟,再也不敢到那里为所欲为了。


锅盔山
在鸡东县永安镇西北4公里处,大锅盔山好像一口锅扣在穆棱河北岸平展的原野上。因为山上至今还残留着一座千年古城,所以山因城而得名、城借山而得势,远近闻名,令人神往。
抗日战争时期,锅盔山上发生了激烈的战斗。1945年东北抗日联军某部首长登上主峰,在锅盔砬子的大石面题诗一首:“破落荒凉一座城,看来久已失经营。当年典首今何在?尽被狐倜结队行。”朴实的诗句,斑驳的石壁,见证了当年的战火硝烟,也给这座千年古城又增添了新的人文内涵。
据当地老人说,很多年前,大锅盔山一带只有三四户人家,传说从前有支靺鞨人,坐山为寇。他们为了防卸外侵,修造了这样一座城墙,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古城遗址占据了全部山顶斜面。城墙顺山势沿顶部边缘构筑而成,为土石结构,外砌石,石料间没有粘合料,平均高度为2米至3米,全长650米,城墙上有不等距的马面13座,其中7座位于城墙转角处,并且每隔40至50米远有一个炮台,共有13个。营建形式和选择地势相似于唐代渤海时期府州一级城址。
城北侧中部,有一块石台,台的平面约10平方米,高2米,城内西部残留一个近1000平方米的椭圆形湖池,湖心下陷,已经干涸;在陷坑东侧30米处,有一口干井,据说是山泉水井。城内残瓦碎片到处可见,I式陶片,红褐色,泥质,窖烧,烧制工艺较差;Ⅱ式陶片,青灰色,泥质轮制,烧制工艺较好。经过“TU”法测定,两种陶片均脱离原始社会晚期的制作工艺。
至今大锅盔山虽不胜名,但也是人们郊游的好去处。站在主峰海拔392.5米的锅盔砬子上,可以眺望远远近近的城乡风貌;主峰上有“一线天”的砬子缝,人们可以钻进去乘凉;在山的东部有水涧沟,人们可以尽情饮用清凉可口的涧泉水。这座古城遗址是鸡东县境内的一大古迹,也是一个有名的旅游之地。


黄家店
伪满州国的时候,现在的鸡东县兴农镇一带还是个荒凉的山区。山沟里分散居住着20几户农家,他们大多是逃荒躲难来的。当时哈达岗大地主沈子群的地窝棚,就在这一带的太平村,因此这里还得名沈家段。然而,真正能担当这一带地名的,当属远近闻名的黄家店。
黄家店的兴起,源于这里正处在南北交通的咽喉,因为这一带以南,只有梨树镇是个铁路站点,滴道河算是个较大的集镇;以北的一些村落,如小五站、驼腰子、大义等地的农户都必须到梨树镇、滴道河这两个地方买卖农副产品。这里居住的农户虽然不多,但来往行人与车辆却是络绎不绝,尤其是一到冬季,做生意的牛马爬犁更是接连不断。年复一年,从北到南顺着山坡就走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大道。
1928年春,黄有福一家妻小为躲避当地的租税,从老家辽宁逃到这里,在道东的一个小水泉子附近,搭起了一个小窝棚临时住下。他看过往行人天黑无处投宿,都在路旁拢火打小宿,便起了一个生财之道。夫妻俩经过几个月的苦干,盖起了四间草房,屋里搭起了大锅灶和南北两铺大炕,大车店就这样开张了。从此,写着“黄家店”三个大字的幌子在门前迎风招展。
黄家夫妇是受过苦难的人,为人憨厚大方。对过往住店的客人热情接待,特别是对穷苦的行人,没钱也照样住店;讨饭花子,黄家分文不取,并供给饭菜。由此,黄家店远近出了名,店名也就成了地名。这就是兴农镇的前身——黄家店的由来。
1935年秋,日本鬼子打着“剿业”的幌子闯到这里,这群野兽见好东西就抢,见年轻小伙子就抓,见年轻女人就奸,把个僻静的山沟搞得鸡犬不宁。他们在黄家店吃喝玩乐了三天后,放火烧了黄家店的所有房屋。夫妻俩经营了多年的店房,在浓烟烈火中倒塌了下去,火焰声回荡在山谷中,他们眼泪哭干了,心碎了。
黄家店被日本鬼子烧掉了,但它的名字却一直流传下来。


永安日本开拓团
永安日本开拓团是1938年由日本北海道扎幌市和秋田县等地迁来的。管家人(团长)由千叶县和青森县选拔的人担任。
开拓团统一服装,都穿马裤。
1939年又陆续进入东海、哈达、兴农、太平、黑台、新中等地。到1943年又深入到裴德、兴凯、杨岗等地。1944年停止移民。
开拓团的移民工作归满洲国开拓株式会社管理。
永安开拓团的本部设在永安镇永久村(现永安中学处)。
本部设有团长(管家人),下设部落长(小区长)。各部落的户数不等,均在20-30户之间。
永安乡的开拓团共进驻了8个村子。这8个村子均用日本名命名。
原永东四队,叫“上宫村”,三队叫“青森村”,一、二队叫“东福岛村”,永平村叫“西福岛村”,永丰四队、五队叫“群马村”,永新村叫“霞成村”,永政一、六队叫“板木村”,永宁三队叫“山形村”,永红一、二、三队叫“若草村”。每村为一牌,设牌长一人。
日本开拓团设立卫生、教育、文化、武装等整套机构。
永安乡开拓团的设施是:
1、设立医院一所。(现永安中学食堂处)共有大夫、护士、工作人员十余人。专为日本患者治病,偶而也为中国患者治病。
2、建立学校一所,取名“在满学校”。(永安镇敬老院处)该校有校长、教员共8、9人。是专供日本子女读书的地方。
3、设立了邮政代办所一处,(在永安街道)有邮递员2人,负责收发报刊、公函等事宜。
4、有武装队两个班,和本部一起办公,负责维护治安,保护日本移民的安全。(在永安中学老教室)
5、兴建了酱油厂和制酒厂(永安小学处)。
6、建立炼人炉一处(在医院附近)专门火化日本死者。
7、建立靖国神社一处(在永久村小锅盔山南坡上),神社有日本禅道师一人。
1938年开拓团进入永安乡以后,把铁路以北的大片土地强行收卖过去,一律归日本人所有。名曰收买,实则强占。一垧封过大租的熟地才给十元钱,没封过大租的生荒地,每垧只给二元钱。
这样,中国农民失去了土地,无生活来路,只好给日本人打短工。农民朱永贵说:“我给西福岛的日本人打短工,什么活累,什么活脏他叫你干什么,还不给现钱,只给两垧地种,就算给工钱了,食宿还得自理,日本人从来不管饭”。
开拓团在强行收买土地的同时,还强买民房。按质不等,每间定价10-25元钱。刘德福一家6口人,住三间房子,被日本人强行霸占,只给60元钱。一时间,中国农民哭天怆地,无计可施。只好搭起临时窝棚居住。
1945年9月3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永安乡开拓团团长,召集全体日本人开会,会后,引爆了早已准备好的炸弹,团体自杀,只剩下三名开拓团兵。他们扛着大枪跑到大锅盔山上,夜晚,他们到永新村张玉贤家找吃的,张玉贤趁鬼子不注意,用木棒将其打死。至此,永安乡日本开拓团全部结束。




林密铁路线
林密县修筑于1934年至1936年,共三年时间。
林密线由林口始,至虎头止,与苏联的尼玛市隔江相望,全长316公里。中间经由滴道、鸡西、鸡东、永安乡、黑台、连珠山、密山、虎林等大、小站所32个。
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东北全境。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加强其殖民统治,掠夺丰富的东北资源,开始由林口至虎头修筑铁路。
1934年开始勘测,随即开始动工。负责这段铁路工程的是日本工程师,姓市井,负责施工的是两个朝鲜人,一名姓李,一名姓沈。(具体姓名不详细)
他们采用欺骗、强迫等毒辣手段,从关里招来一些劳工,又在当地各保、甲强行摊派一些劳务,强迫为其筑路。
日本鬼子唯恐劳工逃跑,就在窝棚四周设了岗哨。发现劳工逃跑,开枪就打,打不死的,就抓回来喂狗。十分残忍。
1935年夏天,路基修好了,开始铺轨。前面是吊车,后面是运送器材的小火车头。在前进路基的右侧专门卸枕木,左侧卸钢轨和其他物资。由民工铺轨调正,捣埋沙石。日本工程师对这道工序十分严格。检验员紧跟在身后验收。发现稍有差错,轻者骂你“叭嘎呀噜”(混蛋的意思),重者举棍就打,还要返工铺正。
1936年春天,铁路全面竣工正式通车。
在第一次通车的时候,日本鬼子为了预防抗日联军的袭击,在前头开出一辆载有日本护路军的装甲车,后面是一辆客车,相距一站之地,以后每隔几天,都要有一辆装有大炮的装甲车巡查一次。
这段铁路归满洲株式会社牡丹江铁路管理局管理。局里设有局长和总裁,下设监理所警护分所等单位。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加强铁路安全,在鸡东与哈达河之间的穆棱河大桥两端修筑了碉堡,由专人看守,在永安乡和黑台还用钢筋水泥修筑了碉堡式的火车站。此站分上下两层。第一层深1.55米,呈半地下室状。四周修有水泥围墙。墙高1.5米,厚0.5米,长71米。墙上设有很多枪口。第二层是炮楼。楼高4米,周长9.5米,呈圆柱形。楼上设有上下两层大小枪口。除此之外,他们还组织了少年护路队,树立爱路村,以保护铁路。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加紧对鸡、密一带的掠夺,1941年至1943年5月,又由鸡西到密山增设一条复线,光复后拆除。
银峰村、明俊村的得名
现鸡东镇银峰村:民国初期称北大甸子。1939年改称新平村。解放后,改为新兴村。1955年为纪念革命烈士李银峰将新兴村改为银峰村。
现鸡东镇明俊村:原为鸡林乡东兴村的一个自然屯(伪满时称福田屯)。由于该屯青年安明俊于1943年参加抗联。1944年在牡丹江一带牺牲,为了纪念革命烈士,1946年改为明俊村。





发表于 2015-4-23 11: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4 16: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啦~~~~












河北桥梁检测车出租www.jianceche.com/hebei/
河北桥梁检测车出租www.shqiaojian.com/hebei/
河北桥梁检测车出租www.gzqjc.com/hebe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黑龙江省永丰煤矿民办网 ( 香港服务器无需备案  

GMT+8, 2023-9-21 17:40 , Processed in 0.06329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黑龙江省永丰煤矿民办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