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永丰煤矿 门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站长 西瓜视频赞助本网站广告位申请永丰矿蔬菜
爱你四万天的抖音空间广告位申请广告位招租赞助本网站
查看: 1632|回复: 3

[转贴] 虎头奇兵—攻克虎头前的战斗序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8 07: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时候在父亲的党刊上看到的,觉得很好,在网上找了一下,还真找到了。


   编者按: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自古以来,任何一次重大的战役之前,统帅部都要派出大量的秘密侦察人员,尽可能多地获取敌方情报。强渡乌苏里江之前,同样采取了这一措施。由于虎头要塞是进军中必须强攻的重点战区,侦察手段也异于寻常。我抗联地下工作人员和虎林人民积极协助苏方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军事情报。《虎头奇兵》反映战前侦察工作的一个侧面,事涉机密,鲜为人知。这篇文稿原载中共黑龙江省委主办的《党的生活》,据文稿责任编辑介绍,文稿的历史背景和总的框架是真实的,是虎头战役前的序幕,并且是悲壮的序幕,侦察小分队大部分成员壮烈殉国,我们深感有责任向世人披露这一史实。为了增强可读性,作者来用了报告文学式的写法,在某些细节上作了艺术加工,这并不影响历史真实性。经《党的生活》编辑部同意,在转载时作了必要的删节,突出了主要史实。本书转载这篇文稿,目的在于让大家知道,攻克虎头要塞,我抗联在苏联集训的88旅,功不可没。并藉此向为国捐躯的侦察小分队全体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永远的怀念。

   1945年7月19日,一架涂有红五星的伊尔双引擎飞机徐徐降落在哈巴罗夫斯克的军用机场。

   飞机停稳之后,从机舱里走出三位身着黄呢军服的中国人,他们快步走下舷梯,直奔早已等候在那里的苏军军官。

   李克农,八路军总部秘书长、中共中央长江局秘书长、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此次奉中共中央之命与苏军协商解放中国东北之事。

   伍修权,八路军总部副参谋长,早年留学苏联,是有名的俄国通。

   张梓祯,八路军一一五师情报科长,山东省军区敌工部副部长。

   远东苏军总部副参谋长季涅科夫一行走过来,同李克农等人热情握手。

   “我代表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欢迎李将军的到来,希望在这次合作中我们能非常愉快。”在季涅科夫身边一位穿苏军制服的中国人把他的话迅速译了过来。

   “我代表中共中央以及毛泽东主席向斯大林大元帅、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和全体英勇的红军将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并预祝早日击败日本法西斯!”

   李克农以其纯熟的外交语言,表达着中共方面的最新意图。

   双方又相互引见,介绍完毕,便分别坐进等候在机场的几辆CAS一67B吉普车,向远处驶去。

   7月20日上午10时,乌苏里斯克(双城子)远东第一方面军司令部。

   李克农、伍修权、张梓祯在日列金、刘亚楼的陪同下到达远东第一方面军总部,受到了司令员梅列茨科夫元帅的欢迎。

   刘亚楼,八路军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长、教育长,1938年去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到远东苏军总部任上校参谋,最近专门负责苏军对日作战的情报侦察工作。

   双方寒暄之后,梅列茨科夫元帅马上指出了目前苏军所面临的困难。李克农再一次表明了中共中央的立场,并明确说明,此次就是来抽调在苏境内的抗联部队协助苏军进行战前侦察的。元帅听罢表示同意,并立刻命令着手实施。

   1942年7月,经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及苏军总部协商,决定将在苏联境内的抗联部队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该旅由苏联远东方面军特别红旗军代管,授予“第88独立步兵旅”番号。其军官均授了苏军军衔,并佩发苏军制服及武器。旅长周保中,副旅长为李兆麟和什林斯基。

   全旅约1500人,其中苏方的指战员300余人。

   7月22日,在远东第一方面军总部特别处、中共特派代表、抗联教导旅司令部的共同协商下,很快组建了15支空降先遣小分队,准备分别对东北境内的牡丹江、鹤岗、辉南、长白、磐石、海伦、海拉尔、虎林等地实施空降侦察。

   鉴于中苏边境的虎头山日军要塞防守坚固又设有大口径40厘米电动炮,为苏军前进的第一道大障碍,随同李克农前来的中共特派代表山东军区敌工部副部长张梓祯被留下来,亲率第十空降先遣分队对虎头山要塞实施侦察。从此,第十分队便在虎头山上演了一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威武壮举。

  7月23日夜,一架中型伊尔运输机悄悄从苏联境内的伊曼城掠过,像一只无声无息的大鸟滑向边境,进人中国黑龙江虎林县上空。顷刻间,“大鸟”的腹下绽开了一朵朵伞花,飘落在虎头山东麓。

  森林中闪出三位头戴钢盔身穿苏军制服的中国士兵。他们端着苏联特有的41式冲锋枪警惕地注视着四周。见没有什么情况,其中一个将食指中指弯成圈放入嘴里一声呼哨,不一会儿,一队约三十多人的队伍深人到森林中。

   “停止前进,就地宿营!”突然,一个佩带大尉军衔的军官喊道。队伍立刻停了下来,大家纷纷散开准备宿营。大尉派出两组潜伏哨之后,便命令立即架设电台。

   原来这就是苏军的第十空降先遣分队,领头的这个大尉便是分队长张梓祯。

   “队长,跟总部联系上了。命令我们迅速摸清虎头要塞的防御清况,并为我炮兵测量筑垒地区的射击位置。”这时,副队长安哲民拿了份电稿向他说道。

  “知道了。总都还提到别的事情么?”

   安哲民蹲了下来说道:“总部最后又提到要塞电动大炮的事,让我们一定要搞清它的性能。”

   下午1时,突然从山下公路传来汽车、摩托车的轰呜声,紧接着便响起了激烈的枪声。

   张梓祯握一只大号沃尔特手枪第一个跑出了帐篷。他冷静地听着枪声,然后命令:“一小队收拾营地,二小队保卫电台,三小队跟我上!”

  在林间小道上,张梓祯迎面碰到了潜伏组的一名战士。只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队长,鬼一上来了,足有一百多人,快撤吧!”张梓祯立刻对他说:“你回去通知副队长组织大家撤退,我在这里掩护。晚上11点钟在偏脸子山会合。”

  晚5时,虎头山要塞关东军第十五国境守备队队部。

  步兵队第三中队长原田利夫中尉慌慌张张地跑进队部,向西胁武大佐报告:“大佐,昨晚发现一批穿苏军军服的武装人员,他们正在虎东山东麓一带活动。”

  西胁武冷冷地问:“他们有多少人,直的是穿苏军军服吗。”

  “报告大佐他们有十几个人,的确是穿苏军军服,不过好像是中国人。”

  西胁武提高了嗓门大声说道:“原田!”

  “有!“原田利夫立刻立正答道。

  “我命令加强要塞周围的警戒,同时加紧对俄国小分队的围剿。”

  “是!我一定消灭俄国小分队!”原川利夫立正答道。

  午夜11时,张梓祯率三小队与安哲民所部在偏脸子山会合。

  张梓祯看了看周围的地形对安哲民说道:“老安,这儿离公路太近,不易隐蔽,我们得赶快转移。”这时一小队队长周金锁,说道:“队长,我在这一带打过游击,地形熟。我建议咱们上虎西山,那儿还有我们的一处营地。”

  张梓祯很快同意了周金锁的建议,率部向虎西山挺进。

  虎头山公路,日军守备队的摩托车急速驶过。远处影影绰绰的碉堡已随处可见。

  “砰!砰!”要塞日军向这边开了两枪。山于炮队镜头的反光,被日军发现了他们的潜伏处。

   随着一阵叽哩哇啦的叫喊声,一小队日军跳出战壕,向他们冲了过来。

   “哒哒哒!”突然传来一阵接连不断的射击声,追上来的日军纷纷栽倒。这时周金锁才发现二小队队长木日图正端着一挺40式圆盘轻机枪向日军射击。“木日图,你来得正好!”周金锁高兴地喊。这时,日军巡逻队急忙增援,木日图不敢恋战,一也打一边退入森林,周金锁胡乱放了几枪也跑了过来,和大家一同向虎西山撤退。

   凌晨1时。安哲民从屋里走出来,说道:“侦察到的情报汇报给总部后,总部来电表示祝贺,同时要求我们尽快摸清要塞守军布防情况。”张梓祯听罢说道:“要想搞清要塞的情况,只有实地去一趟,方可全部知晓。”

   安哲民说:“队长,我也是这个意思。要塞构造复杂,明碉暗堡无数,轻重武器配备许多,如不亲自去要塞内侦察,是绝对无法探知详情的!”

   “好,你看派谁去合适?”张梓祯望着安哲民。此时,安哲民胸有成竹地说:“队长,我去。我带几个队员明早化装混进要塞,只要不出意外,相信可以侦察到有价值的情报。”

   “这太危险了,还是我去吧!”张梓祯摇摇头。

   “队长,你不是本地人,会引起敌人注意的。再说我懂日语,也便于探听情报。”安哲民申辩道。张梓祯想了想,同意了他的请求。

   “好,多加小心,你带周金锁、木日图一同下山。”张梓祯这时看了一眼身旁的周金锁。

  周金锁立刻来了精神:“没问题,我保证和副队长配合好。”

   7月26日上午4时,掖河(宁安)关东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司令部。

  司令官清水规炬中将,正在看虎头要塞西胁武大佐发来的电报。当他看到虎头要塞出现俄国突击队一事,不禁吃了一惊。他思忖片刻,便将军部参谋河边三郎中佐、副官铃木寿造少佐叫进来,盼咐他们立即去虎头要塞察看那里的情况。

  4时20分,一辆福特牌小轿车径直奔牡丹江向虎林县的虎头要塞守备队开去。

  11时50分,在临近虎头的公路上,“嘎—!”的一声,汽车猛地刹住了,河边中佐的头差一点撞在前排的车座上。

  河边中佐将身子探出车窗,见前面的公路上有三四个日军工兵正在抢修公路,其中一个日军大尉正挥手示意他们改道。

  河边中佐提高嗓门说道进:“不行,我们是第五军军部的,有紧急公务去虎头要塞,你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过去!”

   车外的日军大尉一听他们是去虎头要塞的,便立刻说:“好,我叫几个人,把车抬过去。”说罢走向那群工兵说了些什么,不一会大尉便带着他们朝轿车走来。

   当河边、铃木和司机钻出轿车时,那群日军工兵立刻将他们团团围住,手里的武器直冲着他们。

   河边中佐喊道:“围着我干什么!快去抬车。”

   突然一支乌黑的枪管顶在河边中佐的太阳穴上,那位大尉铿锵有力地说:我们是抗联教导旅,现在你被俘了!”

   铃木刚想反抗,早有两个战士下了他的枪。

   守备队队长西胁武大佐焦急地在屋里打着转转:“明明说11点半到,怎么12点还没到?”

   在他身旁的守备队副官岛村耕一中尉说道:“也许道路不好走,耽误了吧!”

  这时,副官中野利一推门进来:“报告大佐,军部河边中佐、铃木少佐到。”

  “快,请他们进来!”西胁武吩咐道。

   随真一阵咔咔的皮靴声,化了装的安哲民、周金锁走了进来。安哲民、周金锁举手敬礼。

   “第五军军部参谋河边三郎中佐,奉司令官之命前来调查俄国侦察分队一事。”安哲民说完将公文递了过去。

   “啊、太好了。我们这里敌情严重。请中佐调查之后向司令官汇报,速发援军。”西胁武大佐热情地拍了拍安哲民的肩。

   “这位是铃木少佐吧?”守备队副官岛村耕一中尉走过来跟周金锁打招呼。

   周金锁心里暗惊:自己只会两句半的日语,一张嘴准露馅,这可如何是好?

   周金锁一着急,满脸通红,直冒虚汗。

   “少佐,你不舒服?”岛村中尉关切地问。

   安哲民见状,急忙走过来:“铃木少佐昨晚受了风寒,身体有些不适。”

   周金锁一听,急忙低下了头咳嗽起来。

   “噢,没关系。中野利一,送少佐到医院休息。”西胁武话音未落,副官中野利一便跑了进来。

   中野利一陪周金锁出去后,西胁武使把安哲民请到指挥部,开始谈这几天苏联小分队的活动情况。大约谈了半小时,西胁武、岛村耕一、津幡正、大木正等军官作陪一同共进午餐。

  下午2时30分,安哲民提出要参观地下要塞,西胁武便让岛村耕一中尉陪同前往。

  走进地下要塞,安哲民大吃一惊,这地下工程造得完美无缺。这里有指挥室、休息室、伙房、浴池、粮米库、弹药库、发电所、扬水站等设施。竖井是由地下垂直到山顶的观察所和各种通风口、排烟孔。安哲民一边看一边暗暗记下地下工事里的各个重要部分。

   当到达巨炮阵地时,看到巨炮装在小铁轨上运载,炮弹也是用带铁轮的小车厢运来的,四周堆满了巨型炮弹。这时,岛村得意地说:“这就是从东京湾要塞运来的大阪兵工厂制造的口径40厘米的榴弹炮,它可以打到20公里以外,炮弹重一吨多。巨炮主要靠电作动力发射,只要按下电钮,巨炮就会怒吼的!”岛村边说边带安哲民顺竖井爬上去。

   “这么说,要是敌人破坏了电源,巨炮将无法发射。安哲民跟在后边,一边爬一边问。

   “可以这么说。不过我们的电源线是深藏在地下的粗电缆,况且附近又有二三百米的雷区,敌入是无法靠近的。”岛村钻到了上面的观测所,然后回头拉了安哲民一把。

   安哲民到了上面才发现,这是个制高点,对岸的苏联

  西伯利亚铁路、伊曼河上的铁桥、波洛温卡山尽收眼底。

   下午3时30分,岛村中尉陪安哲民回到守备队队部,安哲民见到西胁武后,准备告辞。这时,西胁武大佐拿出一份《要塞守军编制报告》递给安哲民,“司令官要的报告,我已写好。请中佐转告司令官我们这里的险情,恳请速发救兵。”安哲民接过报告微笑说道:“请大佐放心,我一定将这里的情况如实汇报给司令官。”

   下午3时45分,安哲民、周金锁一行离开要塞。

   副官中野利一少佐匆匆来到守备队司令部。他一进门就急切地对西胁武大佐说:“大佐,河边、铃木两人非常可疑。铃木少佐始终不发一言,偶然说一两句话,又十分生硬,我看不像我们日本人。刚才三中队长原田利夫中尉也证实河边中佐不是他见过的那个人。”

   西胁武大佐立刻打电话给第五军军部,询问河边、铃木俩的长相,结果跟刚才的两人大相径庭。西胁武放下电话立刻盼咐道:“他们此刻还没出虎头镇,告诉山本曹长截住他们。”西胁武把手一挥:“中野利一,你带巡逻队立刻追去!”

   山本曹长因安哲民上午从这经过,认得他的车,所以远远就把路障摆好,带着五六个士兵拦住了去路。

   这时,开车的木日图慢慢减速,回头问道:“副队长,怎么办?闯过去吧!”

   安哲民从车座底下掏出一支苏式43式冲锋枪,周金锁从车座下掏出两颗CP-I型铁瓜手雷。两人悄悄做好了战斗准备。

   山本曹长自接完西胁武的电话以后,一直很兴奋。要生擒奸细,立一大功。正当他做美梦之际,那辆桥车直向他们冲了过来,一阵密如雨点的扫射打得他们几个人仰马翻。轿车呼地一下冲了讨去,同时,从左窗“嗖!嗖!”扔出两颗冒烟的手雷。

  轰!轰!两声巨响,哨所的岗亭被炸上了天。山本曹长腰部、腿部中了数枪,一只胳膊也被炸断,躺在地上呻吟着。

  一阵摩托车的轰鸣声传来,从镇子里驶来一列车队。为首的一辆摩托“嘎”地停在山本的面前。中野利一跳下车问道:“怎么回事,奸细哪里去了?”

  “跑了,快……快……。”

   中野利一跳上摩托把手一挥:“前进,一定要抓住奸细!”

   中野利一率领的巡逻队追上小轿车,一阵密集的子弹击中小轿车后轮胎,日军纷纷跳下来向小轿车冲去。

   突然,小轿车车门打开,滚下一个“大块头”,左右开弓,甩出两颗反坦克手雷。

   轰!轰!两声巨响,两边的日军猝不及防被炸上了天。安哲民和周金锁各持一支苏式冲锋枪钻出车外,背靠背猛烈射击。

   前头出来的木日图又扔出两颖小型铁瓜手雷,爆炸声又起,一时浓烟滚滚。

   等中野利一从摩托车下爬起来的时候,见三人已朝山坡跑去。

   “射击!”中野利一拨出指挥刀狂叫着。

   密集的子弹扑天盖地而来,打得树枝纷纷折断。

   安哲民三人没命地跑这时在小树林尽头有人喊:“副队长,往这边跑。”

   安哲民寻声望去,见三小队小队长王天晓带领几个队员躲在树后正向他们招手。

   安哲民等人立刻跑了过去。王天晓向后一指:“副队长,快从这边走,我来断后!”

   放过安哲民等人,王天晓立刻从背包里取出4枚防步兵地雷埋在草丛中,然后带队员们迅速向林里跑去。

  王天晓追上了安哲民等人。周金锁见状惊奇地问:“怎么?鬼子没追上来?”

  王天晓得意地说:“迫上来了。可惜他们再也抓不到我们了。”话音未落,森林传来一阵剧烈的爆炸声,不一会林中便升起了滚滚浓烟。

  晚5时,彩霞满天,群山辉煌。在虎西山山脚下,张梓祯带领留守队前来迎接安哲民一行。安哲民上前敬礼道:“报告队长,安哲民奉命侦查完毕,现归队。”然后与张梓祯紧紧拥抱。

   8月1日上午8时,乌苏里斯克(双城子)远东第一方面军司令部,司令员梅列茨科夫元帅、特别处处长斯捷潘少将、参谋刘亚楼上校、教导旅旅长周保中、政治副旅长李兆麟、副旅长什林斯基在作战室里焦急地等待先遣队消息。

   “报告!”方面军一位参谋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电报。梅列茨科夫元帅急切地问道:“先遣队有消息了吗?”参谋回答:“是的,元帅同志。第十先遣队从虎头地区发来第二份情报。”

  梅列茨科夫接过那几页电报稿迅速看了起来。片刻,元帅高兴地说:“太好了,小伙子们基本上把虎头要塞的情况搞清楚了,筑垒地区的射击位置测量得也很详细。”这时,元帅转过身走到周保中的面前拍了拍他的肩:“我要给国际旅先遣分队的小伙子们发勋章。”

   周保中用俄语说道:“光荣属于伟大的斯大林元帅,属于全体反法西斯战士们。”

   元帅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对参谋说道:“给第十先遣分队发电,命他们进一步摸清关东军要塞兵力部署情况,侦察完毕之后,务必于8月7日前赶回军部。”

   这时,刘亚楼走到元帅跟前悄声说道:“先遣分队的同志穿越国境恐怕很困难,是不是通知边境守军接应一下。”

   元帅点了点头,随后对特别处处长斯捷潘少将说道:“通知第十七边防总队队长阿科诺夫上校,密切注意对岸日军的动静,如发现先遣队过江要不惜一切代价将其接回。”

   “是的,元帅同志,我马上办。”斯捷播转身向外走去。

   “等一等!”元帅叫住了斯捷潘,他走过去补充道,“你再通知阿穆尔河区舰队,让他们协助第十七边防总队接应先遣队的同志。”

   上午11时20分,张梓祯、安哲民围在电台旁,等候跟总部联络。报务员小李熟练地打开机器,调整频率,开始呼叫总部。

   突然,上空传来一阵飞机的马达声。安哲民一个箭步冲出门外,抬头向天空望去,只见两架日本三菱轻型轰炸机向这边飞来。他急忙t高喊:“大家快隐蔽!”

  张梓祯在屋内闻声立刻对小李说:“快,保护电台!”他话音未落,就听两声呼啸,继而响起一阵爆炸声。霎时,营地内树木横飞,泥土四溅,片刻便燃起熊熊大火。张梓祯被爆炸的气浪掀出二米多远,他再看小木屋已淹没在一片火海中。他心中一惊:“糟了,电台、小李还在里面。”想到这儿,张梓祯爬起来向小木屋跑去。

   “卧倒!”安哲民从后面扑过来,一下子将张梓祯按倒在地。就听“轰!轰!”又是一阵巨响,两架敌机折了回来又向小木屋扔了两颗炸弹。

   这次轰炸,先遣分队受伤4人,报务员小李牺牲,电台被炸坏。

   失去了电台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耳目,而且与方面军首长的联系也因此中断,一股阴云笼罩在先遣队队员们的心头。

   张梓祯看了一下夜光表说:“现在离天亮还有两个钟头,我们必须迅速离开此地,估计天亮日军就进攻了,大家看还有什么意见?”

  这时,安哲民说道:“队长,我们的电台炸坏了,所以必须把最新情报送回去。但还有一件事使我不放心,那就是虎头山要塞的巨炮,它的威力很大,一定要毁坏这门巨炮。”

  张梓祯想了想便说:“也好,你带三小队偷越国境回去送情报,我带一、二小队去要塞毁掉巨炮。咱们兵分两路,马上就行动。”

   “我同意分兵两路的方案。但咱们的位置得颠倒一下,那就是我去要塞,你回总部。”张梓祯闻听呼地站了起来:“不行,这太危险了。这样的任务理应山突击队长来完成!”

   “队长!”安哲民也站了起来,他平静地说道:“你不用争了,这个任务只有我去完成最合适。因为我去过地下要塞,看过电动炮的位置,所以我去才最有把握毁掉那门巨炮。”

   张梓祯没有什么可说,同意了安哲民的意见。

   清晨3时15分,先遣队兵分两路出发了。

   张梓祯、王天晓两人拼命地向江边跑去。临江台哨所的日军立刻向他们开枪。无奈,张梓祯、王天晓像两只猛虎一样手握冲锋枪一路狂扫冲了过来。两人跃过哨所的沙袋工事,便向江边跑去,哨所的一只摩托艇正好停在那里。张梓祯跳上摩托艇,开始打火。

   “哒哒哒!”一阵密集的子弹射来,王天晓晃了晃栽倒在地。

   “天晓!天晓!”张梓祯跳上岸扶住了他。

   王天晓用力一推张梓祯:“你快跑,我给你断后。”

   张梓祯重新跳上摩托艇打着火,驾驶着向江心驶去。他回头望着岸边的王天晓:“别了,我的好兄弟!”

   摩托艇接近江心。这时水流湍急,张梓祯调整舵杆继续向前驶去。

   突然,一艘日军巡逻艇开了过来。咚!咚!两发炮弹落在了他的船边,溅起了冲天的水柱。

   他见离苏联边境已不远了,便一头跳进了水里,拚命地向对岸游去。

   啊,他看清了,炮艇上整齐地站着苏联海军士兵,船舷插着一面白底蓝杠带红五星的军旗。张梓祯不禁激动地用刚学会的俄语说:“同志,我是第一方面军国际旅的侦查员!”

  炮艇上下来几个苏联士兵,乘小船来到身旁将他拉到船上。这时,一位穿陆军制服的中国人问:“是第十先遣队的吗?方面军首长派我来接应你们。张梓祯听罢一头栽倒在他的怀里。远处的日艇见状,掉头溜了回去。

  尾声

   张锌祯,第十先遣分队队长,率小分队胜利完成对虎头要塞的侦察任务。为苏军炮兵提供了准确的射击位置,使苏军进攻时伤亡降到最低点。1945年8月9日,张梓祯随苏军反攻东北,后调入东北民主联军。历任东北军政大学分校副校长、政委、军政治部主任、总政联络部部长、旅大警备区副政委等职,1982年逝世。

  安哲民,第十先遣分队副队长,与张梓祯分兵两路后,在枪林弹雨中深入日军重炮阵地,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切断重炮的电缆线,使重炮难以发挥作用。尽管日军可自行发电,但其效果亦可想而知。安哲民出生入死地与日军博斗,于8月2日牺牲在虎头山上。8月26日,苏军三十五集团军一0八五团士兵,在虎头崖下找到烈士的遗体,将其安葬在虎头山北麓。

   周金锁,第十先遣分队一小队队长。1945年8月3日牺牲在猛虎山主阵地,尸体被日军残暴地用刺刀挑了几十刀。遗体被苏军1085团战士安葬在虎头山北麓。

  木日图,第十先遣分队二小队队长,1945年8月3日牺牲在猛虎山上,身体滚雷时被炸飞。8月26日苏军战士安葬时用一套军装代替。

   王天晓,第十先遣分队三小队队长,1945年8月3日,牺牲在乌苏里江。尸体被日军用装甲车碾碎。8月26日安葬时苏军战士用一套军装代替。

  虎头战役结束后,苏军与虎头镇人民在虎头小北山上建

    起一座虎头解放纪念碑,纪念为解放虎头最后消灭日本法西斯,而英勇牺牲的苏军官兵,也包括第十先遣分队壮烈牺牲的中国旅的官兵们!

  (本文作者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专业写作员)




转自:http://hulin.dbw.cn/system/2012/07/12/054052357.shtml
发表于 2015-3-20 11: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在九二年的时候去过一次虎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9 09: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09:46: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黑龙江省永丰煤矿民办网 ( 香港服务器无需备案  

GMT+8, 2023-9-21 17:12 , Processed in 0.07085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黑龙江省永丰煤矿民办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